乐鱼手机平台_乐鱼(中国)

 

【广东青年大学生“百千万工程”突击队】从踩点到出方案!这届年轻人的三下乡有多“接地气”?

6 月 28 日至 7 月 2 日,“乡约未来实践团” 走进对接街道,在 5 天沉浸式劳动体验中,成员们与村民同劳动、共交流,以专业视角开展乡村产业发展调研,以实际行为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。

image.png

播种希望,收获累累硕果

实践团成员躬身于果园中,观察作物生长,开展采摘活动,亲身体验采摘过程。他们在汗滴入土时,才真正知晓稼穑之艰难;于指尖收获之际,才深刻理解大地赋予生命的珍贵馈赠。当青春与乡土相遇,实践团成员收获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果实,更是对乡村振兴时代命题千钧分量的领悟,以及对沃野之上亟待青春描绘壮阔图景的深切认知。

image.png

下乡入户,慰问劳动人民

“乡约未来实践团”来到结对的街道的家庭中走访,在走访的过程中,队员们观察到受慰问对象过于紧张,不敢与大家沟通交流。在队员们耐心、亲切地与她交流后,对方开始敢于尝试沟通。随着时间流逝,屋内的寂静被队员们的热情打破,老人脸上流露出惊喜的笑容,大家陪老人聊天,帮忙整理家务,这份关爱如同春风化雨,滋润着老人孤独的心灵,让她们知道她们并不孤单,时时刻刻有人牵挂着。

image.png

未雨绸缪,找出房屋隐患

在房屋的使用周期中,安全隐患犹如隐藏在暗处的荆棘,时刻威胁着居住者的安宁。未雨绸缪,提前发现并消除房屋隐患,不仅仅是对生活的保障,更是对家人生命安全的负责。

团队成员走村串户开展“一对一”入户排查,从屋外的墙面、屋顶开始查看是否有裂缝、渗漏的迹象。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断向村民普及房屋隐患的危险性。墙体裂缝一旦出现,如不及时处理,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,会影响房屋结构的稳定性。房屋的防水层是否老化、破损,雨水是否会顺着瓦片间隙渗入屋内,在雨季来临前都需要格外留意。

image.png

“乡约未来实践团”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,以“理论联系实际”为行动准则,在实践中直面问题、迭代方法,最终将“理想蓝图”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乡村服务成果,真正让青春在乡土一线绽放光芒。活动初期,团队虽因经验不足面临“策划与现实有偏差”的挑战——例如原计划以“集中宣讲”形式普及房屋安全知识,却发现村民更关注“自家房屋具体隐患如何解决”;预设的“标准化排查流程”在老旧民房复杂的结构前显得不够灵活。

image.png

但在校团委史老师“实践中调整、磨合中完善”的指导下,团队迅速调整方向:以“问题清单”为导向,走村串户开展“一对一”入户排查,用卷尺量裂缝、用试纸测渗水、用通俗语言讲隐患,累计排查房屋68户。除了看得见的“房屋安全账”,团队更收获了“信任与成长”的无形财富:村民从最初的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,主动带队员认老房子、讲村史;队员们则在蹲田埂、爬屋顶的实践中,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更深刻理解了“乡村振兴需要‘技术+温度’的双重赋能”。

image.png

活动结束时,村民拉着队员的手说:“你们不仅帮我们查房子,更让我们懂了‘防患于未然’的道理。”这份朴素的认可,正是对“三下乡”实践最生动的注脚。青春不该困在纸面上,更该扎根泥土里。此次实践让团队明白:真正的“下乡”,是用脚步丈量需求,用行动回应期待,让每一次探索都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、知识与实践的桥梁。未来,队员们将继续带着这份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信念,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

 

 

来源:乡约未来实践团

撰稿人:陈重光 陈慧铃

执行责编:伍青青

图片来源:乡约未来实践团成员

初审:王乐彤 陈恩熙

复审:袁凯馨 伍青青

终审:翁小洁 刘颖

  延伸阅读

发布时间:2025-08-31
  • ©2015-2022 版权所有:乐鱼手机平台_乐鱼(中国)
  • 广州校区:广州市广从九路1038号
  • 滨海校区:茂名市高地智慧城慧城三街8号
  • 电子邮箱:E-mail:gkd@gkd.edu.cn
  • 电话:020-87418705(广科大团委办公室)
  • 网站建设与技术支持:乐鱼手机平台_乐鱼(中国)网络信息中心